庐阳老字号承载老城历史,厚植文化底蕴
提起“张国勇”这个名字,很多合肥人都不曾听过。但要是说起“鱼煲第一家”,只要在合肥呆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一定影响深刻。鲜香麻辣的鱼肉,佐以豆芽、粉条和豆腐,在秘制汤汁里千翻万滚出一道独具风味的招牌鱼煲。既有着徽菜的重油重辣,令人回味无穷;又有着鲶鱼特有的鲜嫩细腻,使人欲罢不能。
13年前,他在南方打工,
徽菜鲜香是他心里惦记的故乡情怀;
13年后,他在庐州开店,
秘制鱼煲成了口口相传的美食品牌。
一颗初心成就一道美食
艰难时期的反复实验,坚持了一颗徽州厨师的初心,成就了庐州街头一道独特的美食风景。
13年前,尚在南方打工的张国勇做惯了清汤寡水的南方菜系,心里总记挂着色香味俱佳的家乡美食。红烧、干锅、煲类,每一样都增添着这位年少学厨的游子的心。“南方人爱吃鲶鱼,觉得它不仅刺少,而且肉质鲜嫩。”找到了主要食材作为物质载体,调制出一种适合徽州人口味的味道,成了张国勇回到家乡后的首要目标。
年,刚刚回到合肥的他,在宿州路与红星路交口附近,租了一件几平米的小屋,开始研究他的鱼煲大业。要在酱油、卤料、糖这些最平常的调料,搭配出最适合煲鱼的汤汁,最能满足家乡人的口味,这花费了张国勇很长一段时间。反复的调试,自己品尝完,再让家人朋友品尝。“不着急营业,必须先找到最好吃的味道”,抱着这样的初心,在没有积蓄还要支付市中心高额房租的艰难岁月里,张国勇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坚守新鲜就是坚守品牌
每条鱼都是现杀现做,是老店给顾客无言的承诺,更是对自己品牌的内在坚守。
10点半可以吃到第一波鱼煲的前提,是厨师们从9点就开始进店杀鱼,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在鱼煲第一家,有着一个与别的餐饮店不同的现象——每天要杀两次鱼。早上杀好的鱼,晚上做就不新鲜了,为了让食客们吃到最鲜嫩的口感,因此每一家鱼煲的大厨们,都坚持早上和下午,各杀一次鱼,备一次最新鲜的料。
将处理好的鱼切大片,开水滚过再用冷水降温至冷却。大铁锅里将油烧到冒烟,再一把倒入葱姜蒜和桂皮八角等大料,爆出香味。倒入冷却好的鱼片后,随即淋上酱油等调味料,最后加入老板的独家秘方,红烧与酱香味并重的鱼片就煮至入味了。每当有客人点单,在砂锅底铺上豆芽、豆腐和粉皮,浇上烧好的鱼汤,舀上一大勺鱼块,最后撒上少许香菜。便成就了口感丰富、层次鲜明的鱼煲。看着那些食客辣的直吸溜,还不忘扒两口米饭,店里的工作人员们都欣慰地笑了。
每个环节都是一份事业
保证食材的新鲜供应,是餐饮人最起码的使命,也是老字号创新求变的新方向。
由于鱼煲第一家采用了生长在南方的鲶鱼为主料,因此鱼的运输问题一直是经营上最大的难题。为了保证合肥的食客始终能吃到鲜活健康的鱼肉,张国勇萌生了自己养鲶鱼的想法。他远赴广州学习鲶鱼的喂养方法,合适的水温、饲料的种类、规范化养殖,只为保证店里的鱼品质优良,对得起每一位老顾客的信任。
现在,因为喂养鲶鱼的决定,张国勇还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绿园家庭农场。需要供到店里的鱼,提前在井水里天然饲养一个月,剩下的与瓜果蔬菜一起,为合肥人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体验农家乐趣的度假小栈。“每一条鱼、每一道蔬菜,都是从自家的院子里出来。我自己用得放心,也对老主顾们有个交代。”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