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岁的孩子特别懂事听话,从不哭闹争取,这 [复制链接]

1#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人对攻击性的态度。我们先来谈谈攻击对人的意义。

当婴儿因为饥饿而大哭时,这种侵入性的哭泣引起了抚养者的注意,使婴儿不至于饿着。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攻击能力,也许他活不下去了(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当一个学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他在努力胜过同学。相反,如果他害怕跟周围人竞争,担心成绩太好招致周围人的嫉妒,他可能压抑自己的才华,最终没能去到满意的学校。我们也可以预测,他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也会出现困难。

当某位妻子跟丈夫争吵,她是通过攻击来释放因为被丈夫忽略而产生的愤怒,并期望得到丈夫的关心和照顾。相反,如果她总是忍气吞声,有可能长久承受丈夫的剥削。

所以,适度的攻击能力是必要的,它对于自我生存、个人发展、关系调节均有着建设性的意义。

当然,过度的攻击性,以及不合理地表达攻击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社会合作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伦理、道德、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来约束人的攻击性的,文化教育的重大成果之一,便是教会人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攻击性。失控的攻击性会破坏合作,让社会分崩离析。在亲密关系中,失控的攻击性也会让关系处于破裂的边缘。

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小特别懂事,想要的东西也很少哭闹争取过,这样到底好不好?”我们可以推测,也许这个孩子的攻击能力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她很难去整合自身的攻击性,甚至以听话懂事为荣。在独生子女过度呵护的生长环境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

这种性格有它的好处。很多人喜欢跟这些好脾气的人相处,如果有一定的外向特征,他们的人缘会不错。这种性格存在的问题是进取心、竞争性不够,在学业及职业竞争中会不利(在职场上,他们往往是“闲云野鹤”的潇洒态度);以及,因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被人欺负。

当孩子的攻击能力不够而导致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时,他们可能以听话懂事的行为来获得大人的表扬(大人们往往喜欢这样的孩子)。外在竞争的失利得到了内在道德上的补偿(“我是个好孩子,跟那些坏孩子不一样”),这会强化他们在人际冲突面前的退缩与忍让,失去了锻炼攻击能力的机会。

一般来说,性格懦弱的人并非没有攻击性,只是他们习惯于以回避矛盾、压抑愤怒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冲突。当遇到困难与挑战时,他们不是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是习惯于放弃,并以一些自欺欺人的说法来自我安慰(比如“我才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呢”、“这些人太自私了,不是好人”)。

当他们进入较为复杂的人际环境,比如在学校里遇到一些喜欢霸凌的学生,职场里遇到一些PUA的领导或同事,他们就很难有能力处理这些冲突。那些无法表达的愤怒会导致焦虑与抑郁的增加,以及对周围环境无所不在的恐惧。所以,性格懦弱的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时往往会出现困难。

那么,什么样的抚养环境会影响孩子攻击能力的发展呢?

被过多宠爱的、百般呵护的、随时满足的抚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攻击能力的不足,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中更为普遍。父母往往给予独生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不需要去主动争取什么,而且更关键的是:没有竞争者,什么都是他的!相反,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之间在吃穿住用、关心关爱等方面都会展开竞争,孩子们的攻击性会得到较多的锻炼。

我们打一个类似的比方。相对于在农村生活的人,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往往机敏和灵活,这是因为大城市生活的人经常受到一些认知训练:走路时随时得堤防汽车、电瓶车的穿过;开车时需要高度警觉,因为路况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叉子。而在农村生活的人,边走边看蓝天白云;开车时往往是一马平川,不亦乐乎。但这种过度闲适的生活会让他们显得有些迟钝。

管理学里面关于“鲶鱼效应”的例子也说明了适度竞争可以激发动物的活力:有鲶鱼的水箱中,随时会被鲶鱼吃掉的沙丁鱼保持了活力;而没有鲶鱼的水箱中,安静闲适的沙丁鱼由于缺氧而早早死去。

因此,在子女教育中,只给予理解、包容、尊重是不够的,也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与要求,营造环境充分锻炼孩子的攻击能力。体育活动(比如足球、篮球)、智力竞赛、团体活动等,均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性。应去除攻击性压抑的教育,如乖、听话、懂事之类的说教,肯定鼓励孩子健康合理的攻击行为和攻击态度(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适度的竞争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成熟。比如,孩子吃饭时慢吞吞的,父母好说歹说都不行,但如果有其他小孩一起吃,孩子们会自动比赛谁吃得快,那种慢吞吞吃饭的习惯就解决了。或者,在大人的督促之下,孩子不情愿地进行体育锻炼,进步缓慢;如果有教练来带,教练一般会带领几个小朋友一起来训练,那种适度竞争的氛围,会激发孩子们的好胜心,个个进步神速。

孩子之间的奔跑、游戏、打闹或打架,这都是正常的,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攻击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冲突。父母要做的是建设性地引导,教会孩子怎样有礼有节地反抗,而不是压制或过多保护。当发现孩子逃避人际冲突时,及时指出来,以故事或现身说法的方式,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当一个性格懦弱的人能够允许自己去体验攻击性,能够去发展攻击能力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比如与人争吵后的成就感,竞争获胜时的自豪感,这些积极的体验将让他变得更为自信。他将能逐渐改变对待攻击性的消极态度,不再视攻击性为洪水猛兽,而是能够与它和谐相处,成为一个自带攻击力的有力量的个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