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可食用淡水鱼中,鲤鱼算得上是最浓墨重彩的那一笔。人们把鲤鱼做成年画、花馍馍,甚至端上餐桌,尤其是春节过年这个大节日,鲤鱼代表的事“年年有余”,深受人们喜爱。
但中国土地面积辽阔,饮食文化差异颇大,似乎偏爱鲤鱼的人多在北方,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南方人不爱吃鲤鱼吗?明明鲤鱼的寓意极佳,南方人的日常生活却不怎么有鲤鱼出现。
事实上,人们吃鲤鱼,并不是因为鲤鱼好吃,而是因为穷。鲤鱼是可食用淡水鱼中最便宜的那一种,好养活、肉也多,生命力顽强,适合批量养殖,随便一个鱼塘都能养鲤鱼,因此鲤鱼最受大众欢迎。
大部分人,因为穷才去买鲤鱼,在很多二三线的城市,鲤鱼的价格便宜到只有猪肉的一半,甚至还会更低,因为鲤鱼的数量太庞大了,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对比其他淡水鱼,例如鲈鱼、乌江鱼、野生鲶鱼,价格相差太多。
你们知道钓鱼佬有一句话叫:哪个地区不吃鲤鱼,哪个地区的水资源就好!这句话还真有点意思,只要是水资源好的地方,鱼类品种丰富,人们才不会去吃鲤鱼,因为有其他鱼种去填补。
像美国人,明明亚洲鲤鱼都泛滥了,都要花钱叫人清理河道了,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吃?是嫌刺多吗?其实是人家那边的海鱼多,又好吃又不麻烦,谁还愿意来吃淡水鲤鱼,有哪个闲情逸致剔鱼刺?
从烹饪方法上来看,鲤鱼在北方更能被人们接受。因为鲤鱼的土腥味重,需要重口味的调料来掩盖土腥味,以及增加鱼肉的风味。本来鲤鱼就是脂肪肥厚、肉质紧凑的鱼类,适合红烧和红焖,加上酱香、咸香长时间炖煮,都能变成下饭菜。
而南方人吃鱼,更爱鱼本身的鲜美滋味。南方气候温暖,鲤鱼的体内不需要囤积大量脂肪来抵御寒冷,所以肉质松散,加上南方水质的原因,南方养出来的鲤鱼不够肥美,口感又柴又棉,土腥味浓重,简单的清蒸或水煮,自然不适合鲤鱼。
再加上南方本身就有丰富的淡水鱼资源,在这么多好吃的鱼类面前,为什么非要选择不好吃也不好烹饪的鲤鱼呢?所以在南方人的年夜饭餐桌上,虽然也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但不会是鲤鱼。
南方人还有一种思想观念,认为鲤鱼是“发物”,这是个玄乎的说法。不少南方老人认为吃鲤鱼容易引发身体不适,他们也不认为鲤鱼营养丰富,即便是熬成浓稠白汤的鲤鱼汤,也不能改变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南方人的日常很少食用鲤鱼。
其实吃不吃鲤鱼的南北差异,不仅是口味的问题,还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饮食习惯。大家放开心态,南方人到了北方,尝尝当地的烧鲤鱼,吃的是手艺和口味,北方人来南方,多吃吃当地的特色鱼,吃的是地方物种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