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的确不利于垂钓,烈日炙烤,不仅水体温度提升,钓鱼人也大汗淋漓,此时垂钓考验更是勇气和体力。即便如此,依然有钓友整体天气炎热的情况下,获得不错的鱼口、渔获。回到钓友的问题“天热如何钓鱼?鱼不吃钩怎么办”本文以此为起点,结合笔者经验,分享如下。
天热钓鱼,选择垂钓时机很重要
每个鱼种都用最适宜的水体温度,比如鲤鱼在水温20-30℃摄食最积极,一旦水温大幅度提升,鱼无法适应水温变化、身体不适感强烈,多向水温低的深水区、阴凉处聚集。但鱼为维持必要的新陈代谢、生理功能,需要摄食补充能量,所以趁着水温相对较低、水体环境适宜的时候,积极摄食,钓鱼人把握这几个时间,常有不错的鱼情。
首先是天微亮时刻。天热时分,特别是夏季,天微微亮,太阳还未升起这个时间段,气压通常是一天的最高值,意味着水体溶氧量丰富,同时水温不高、不低,相对适宜,非常利于鱼群的活动。岸边浅水相比远离岸边的深水区,光线充足、食物丰富、溶氧量较高,所以鱼在趋温、趋氧、趋光、逐食性的综合作用下,向岸边浅水游弋、觅食。资深老钓友经常趁机扬竿,碰到大鲫鱼、大鲤鱼的几率显著高于白天。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钓点尽量水底环境复杂,有缓坡、沟壑、土坎或其他障碍物,这是因为鱼讨厌栖息在水底光洁、平整的水域。
其次夜间垂钓,常有不错的鱼情。白天阳光辐射强劲,水温提升迅速,鱼为避暑多选择在深水区,不怎么游动、摄食,特别是生性谨慎的大体型鱼,大多选择在夜间水温低、溶氧量高的时候觅食。夜间相比白天,小白条、麦穗、趴地虎等小杂鱼躲藏在水草、石头缝隙休息,所以夜间小鱼闹窝的情况大幅减少。像笔者所在山东、河北等地,夜间9点至12点是野钓的黄金时间点,经常能碰到体重超5斤的大鲤鱼,不过夜钓尽量提前打窝,先把鱼诱至窝点,效果更佳。
最后是天热微风细雨是垂钓,鱼情较好。微风吹动水面,水温下降、溶氧量提升;细雨敲打水面、泛起涟漪,进一步降低水温、水体溶氧再次提速。所以相比河流、湖泊的中下水层,特别是底层,中上水层水温、溶氧量更适宜鱼群的活动、活性高、摄食积极。所以天热微风细雨时,鲫鱼、鲤鱼,包括掠食的黑鱼、鲶鱼等多离底上浮。经验丰富钓友专门选择这个天气扬竿,渔获令人惊喜。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应果断改钓底为钓离底或钓浮,不断调整水线长度,直至连续的鱼口出现为止。
天热钓鱼,选饵、用饵讲究技巧,助于鱼开口摄食
通过上文介绍,选择恰当的垂钓时机,鱼活性高,自然会开口摄食。有些情况下,通过巧用饵料也能促进鱼的摄食。
选择清淡,接近自然味型的饵料。钓鱼圈子选饵、用饵有“春腥、夏淡、秋香、冬浓”的说法。意思是说,相比其他季节,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适合选择味型清淡的饵料,更符合鱼的食性。其实并不难理解,人天气炎热食欲不佳,也喜欢清淡的食物。像麦香、奶香或谷物香等均可适当降低味型浓度,把饵料调制清淡些。或者选用一些嫩玉米,散发酒味的小米或小麦针对大体型的鲤鱼、草鱼等,在天气炎热时也要不错效果。
饵料中适当添加果酸、麝香药酒等促食剂,提升饵料味型。天气炎热、水温高时,果酸、麝香药酒是两款经典的促食剂,适当添加饵料改善鱼的吃口状态。以麝香酒为例,麝香酒中含有麝香酮微量物质,它在高水温下能刺激鱼的中枢神经,其他处于兴奋状态,大幅度提升鱼耐高温、耐低氧的能力,从而促进鱼的摄食。所以多在夏季高温时选用时麝香味饵料,但麝香药酒不宜添加过多,一般克饵料,控制在5毫升以内,量大反而驱鱼,得不偿失。
写在后面
本文从钓友的问题入手,从夏季垂钓的两个相对重要的点:一个垂钓时机,一个选饵、用饵,分别展开描述,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钓鱼是个系统工程,除去上述两点外,浮漂调钓、窝料使用、线组搭配也关系到最终渔获的多少,所以应有所兼顾,照顾到各个环节,而至于影响整个垂钓节奏。笔者相信天热时分这样施钓,会有不错的鱼情、渔获。
原创:野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