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龙村村民养殖杂交鲶鱼发家致富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pf/a_6712024.html

秋天的布龙村山峦叠翠、风轻云淡。在群山环绕的布龙村委会,一张张黑色的大网罩在育苗场上,农户关华权正手端小盆,将一碗碗有机饲料撒向鱼塘。所到之处,一群群黝黑的鲶鱼不时探出头来抢食,又以极快的速度钻入水中。

如今的布龙村,是水产养殖界知名的鱼苗育种村,是全国产量规模最大的杂交鲶孵化基地,每年有成千上万尾计的鱼苗(主要为杂交鲶、塘鲺、生鱼)供应给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全村年产值约在百万元。

布龙杂交鲶鱼养殖带头人

梁国坚,个子矮矮胖胖的,皮肤黝黑,布龙村*支部书记,也是布龙杂交鲶鱼养殖带头人。从十几岁开始,梁国坚就辍学务农。梁国坚说:“父辈都是在家务农,农民收入低,有时候三餐温饱都解决不了,我一直希望打破常规,发家致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水产养殖市场很庞大,利润也相当可观。于是我决定发展鲶鱼养殖。”

说起创业的艰辛,梁国坚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年,我租了1亩多土地作为育苗场,东凑西凑凑够了几万元,开始用长江大口鲶鱼培育鱼苗,后来发现这种鱼苗成活率低,同伴间残杀严重,在翻阅相关资料后我决定改良品种。年,我将长江大口鲶鱼苗与本地鲶鱼苗杂交培育,发现杂交后的鱼苗成活率高、色泽好、鱼纹清晰、价格可观,于是我将这种方法普及到全村。”

上世纪末,梁国坚和他的育苗场成了村的香饽饽,不仅为来参观的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还提供鱼苗和饲料,带动老百姓走致富道路。村民发现养殖业有利可图,纷纷学习梁国坚的技术,布龙村逐渐成为养殖鱼苗孵化专业村。他介绍,在年左右,布龙村约70多户农户养殖杂交鲶鱼,平均每年出产5批次,全村年销量约万尾,整条村年获利超过百万。如今,梁国坚与其他村民成立了布龙齐家水产公司,争取将布龙村的养殖产品推广到各地。

整个布龙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育苗场。上世纪末,布龙村鱼苗育种辐射带动周边的三挺、上坪、中坪、布坪、庞村、新村等村,全国最大的杂交鲶孵化基地的中心地位一直稳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布龙村及附近村大部分的育苗户普遍奔康致富。

子承父业年收入逾十万元

“布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水产。”关华权是布龙村另一杂交鲶养殖大户,约莫40多岁,年至今,都留在村里从事鱼苗育种,他的育苗场大约七八亩。“一年的收益大约10万元左右,比到外面打工好。”

在鲶鱼养殖基地,周围环境清幽,清澈的水从一个池塘流向下一个池塘,现场一派宁静壮观的景象。沿着硬化的田坎拾级而上,一个又一个的池塘呈现在眼前,关华权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顺手用网舀上来了几条塘鲺,塘鲺很精神,可以看出目前塘鲺长势良好。

说到养殖渊源,关华权说:“我父亲年轻时就开始养殖鲶鱼,耳濡目染下我也对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平时每天都会在育苗场去观察杂交鲶,看鲶鱼是否患病,晚上则守在渔场,偶尔也会学习关于鲶鱼养殖的资料,并在网上学习交流养殖的技术。”

关华权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育苗场1年可以产5批次,年产量约二、三十万尾,以市场价回收,除去投入(饲料、人工等),每年可获得收入约十几万元。鲶鱼的生长期在几十天左右,在今年10月就可以继续投产。

新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布龙村具有优良的水质、良好的生态,杂交鲶鱼苗育种产业特色鲜明,该村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紧紧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努力拓宽销售和流通渠道,推动鱼苗育种向特色乡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延伸,促进农户增收,带动村民富裕,以产业振兴助推整个乡村振兴。

撰文:梁颖

编辑:冯凯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