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贵州的渔业资源和酸菜鱼等特色风味 [复制链接]

1#

贵州总面积7.6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个自治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区域内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条。因此,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水库鱼为特色的经济鱼类为特色,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贵州省河川泾流量一般可以达到45.亿立方米左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

贵州省的江河里主要经济鱼类有4种;其中,鲤科鱼类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种,占.9%。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

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左右。目前,国内对其中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颡鱼、瓦氏*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

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具有代表性的黔味水产品佳肴有:凯里酸汤鱼,乌江豆腐鱼,糟辣脆皮鱼。

凯里酸汤鱼

凯里酸汤鱼是贵州省凯里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贵州"黔家特色菜",该菜品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酸汤、鱼、葱等。其鱼多选用当地出产的稻花鲤或鲶鱼、草鱼,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作料熬煮而成。

菜品特色:凯里酸汤鱼是贵州地方特色菜,该菜肉质鲜美、酸辣可口,有两种,红酸和白酸,白酸有点难,一般都是用红酸多,要天然点的就用番茄做,就是买来番茄洗好切碎,锅里放点油,放入番茄,熬成番茄酱,就可以了。简单点的就去超市买那种成品的酸汤!

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ào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酸汤类菜肴,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故外界统称为凯里酸汤鱼。其实,做酸汤火锅的酸汤,分苗族白酸汤和侗族红酸汤两类。现已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如酸汤鸡、酸汤鸭、酸汤狗肉、酸汤羊肉、酸汤牛杂、酸汤大鱼头、酸汤猪脚、酸汤大肠、酸汤排骨、酸汤螺蛳等)。

菜品做法:主料:酸汤(红、白、油三种)和鱼(任意)。

配料:西红柿、木姜子、辣椒(干或糟)、葱、姜、蒜、五香草和各种时令蔬菜(最好是管[广]菜、白菜、豆芽)、鲜豆腐。

常见做法:

红酸汤鱼:将西红柿片、姜块、干辣椒煮沸,捞出只要水,放入红酸汤、木姜子和蒜,搅拌后放入鱼,煮熟即可,上桌后放入葱、豆腐和各种蔬菜(这是目前各地流行的做法,因为红酸汤超市里有成品料出售,使用方便)。

白酸汤鱼:放入特制白酸汤,和姜、木姜子、蒜、鱼一起由冷煮沸煮熟,再放入蔬菜即可。(不用西红柿,会影响色泽)PS.因为白酸汤制作不便,通常只有在农家才能吃到,就算是在本地市区也不容易吃到哦。

油酸汤鱼:用油糟辣椒炸开,放入鱼,炸到鳞片泡开,放水和姜、木姜子、蒜同煮至沸,放入蔬菜即可(由于糟辣椒只有少数几个省配有,所以这种做法只在南方流行)。

贵州酸汤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以汤的原料划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等;如以民族划分又有苗族酸、侗族酸、水族酸、布依族酸等。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

其他做法:除了以上是比较常见的三种做法,个别地方还有更为特色的做法,如剑河酸汤鱼采用酸菜作酸料,锦屏用腌菜做酸料,种种不同,有兴趣者自去收集。

菜品历史:黔东南食用酸汤鱼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酸汤鱼的制作以酸汤小鱼为主要原料。酸汤是一种以生物培养的酸水。日常用一只砂锅或陶缸装小淘米水放在0-0度的坑上或火炉边,在酸化作用下产生酸味。煮鱼时先将酸水倒入铁锅,投入适量姜丝、大蒜、食盐、并伴有酸西红柿、酸笋子、酸菜、广菜、鱼香草等,加大火候,炖到滚开放入鱼块即成。食用时每人配一碟辣椒粉,内有腐乳、葱花、大蒜、胡椒、花椒、木姜粉、味精及十多种佐料,用锅里的汤拌匀,即可食用。

用料:草鱼条、西红柿个、料酒勺、蒜片、姜片、木姜子油0滴、凯里红酸汤00ml、白胡椒粉少量、黑胡椒少量、鸡精、葱段、豆腐、生菜、小米辣。

做法:

、鱼洗净切切大段,加盐、料酒腌十多分钟。、锅内加油烧热,入姜蒜爆香。、入青椒、小米椒翻炒,再倒入红酸汤翻炒出香味。4、加入西红柿块翻炒。5、加清水,加骨头汤,根据口味放白胡椒粉、黑胡椒、盐、鸡精,再倒入木姜子油。6、烧开后放入鱼段,自行放入喜欢的素菜,我家放的是豆腐和生菜。快起锅时放入葱段即可。

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省外有些小餐馆也有用贵州的糟辣椒结合番茄、白醋、柠檬酸等做"酸汤"。用酸汤烹制鱼肴,是贵州人最爱。苗族有句民谣:"最白最白的,要数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数白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数酸汤鱼。"黔东南各地都有酸汤鱼,较好的有*平酸汤鱼,原汁原味不施油脂,符合当今饮食潮流。

营养价值:凯里酸汤鱼因采用的主料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营养特质。

酸汤鲶鱼中的鲶鱼,性味甘、温,有补虚催乳、利尿止痢的功效。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酸汤鲤鱼肉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每00g肉中含蛋白质7.6g、脂肪4.g、钙50mg、磷04mg及多种维生素。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同时酸汤中加入的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茄红素,除了健脾开胃之外,还有极好的抗癌功能。时令蔬菜则富含大量维生素与优质纤维。

美丽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酿制美酒,该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方圆几百里小伙子们都来求爱,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

乌江豆腐鱼

乌江豆腐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属于黔菜系。此菜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其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乌江位于遵义县最南端,高速公路侧有饮食一条街,店堂栉比,家家户户专营活鱼加工,特殊风味的"乌江豆腐鱼"闻名省内外。已成为乌江旅游业中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0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十大经典名菜。

菜品历史:"乌江豆腐鱼"的主要原料为乌江流域用之不竭的各种鲜鱼以及别具风味的乌江豆腐,其制法是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用冷水冲入,再放入鲜鱼块,文火慢煮至沸,鱼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徐徐溶入汤中,再加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其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慕名前往乌江的食客络绎不绝,名流、贵宾不顾千里之遥到乌江品尝乌江豆腐鱼,有诗赞道:"鲢鱼豆腐红油光,葱绿蒜白姜丝*。肥嫩辣烫鲜香满,争食美味忘举觞”。

做法:

、原料:鲜活乌江鱼尾千克,乌江豆腐克。调料:豆瓣酱、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猪油、姜、大蒜、葱、鲜汤等适量。

、制作:

()将鲜鱼刮去鱼鳞,剖腹去内脏洗净,两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块入沸水中氽过后滤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葱切成.5厘米长的节;豆瓣酱切细。

()锅下猪油烧至6成热时,将糍粑辣椒制熟,下豆瓣酱制香后加入姜、蒜片、鲜汤、五香粉、胡椒粉、味精等进行调味,将鱼和豆腐下锅用小火煮约0分钟,熟后下葱节即成。

、特色:肉质滑嫩,辣香味纯。

糟辣脆皮鱼

糟辣脆皮鱼,是贵州贵阳的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黔菜系。此菜油亮色红、鲜香可口,略带有酸、甜、咸、微辣,其味无穷。大小宴会及居家请客,均常把这道菜作为款待客人的佳肴。

菜品特色:糟辣脆皮鱼壳脆肉细、油亮色红、鲜香可口,略带有酸、甜、咸、微辣,其味无穷。

原料:鲜活草鱼或鲤鱼一条。

配料:糟辣椒,盐,味精,酱油,糖,姜,葱,蒜。

做法:取一条约一斤至一斤半左右鲜草鱼或鲤鱼,杀割后,用刀在鱼身两面打上花刀,鸡蛋、芡粉、食盐等配料合均,涂在鱼全身上下,放入油锅内炸至金*色捞出放入盘内待用。锅里留适量油,放人生姜、蒜粒,烩锅后,再将糟辣椒烹制浓香味,放入鸡汤半瓢,酱油、盐、糖等炒均,加上葱花、香油、水英淋在鱼身上就可食用。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