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年《我是歌手》在韩国播出后颇受追捧,甚至受到总统褒奖。这档节目不仅让沉寂很久的歌手们迎来事业第二春,甚至每期节目的七首歌几乎占据了各大音乐排行榜,由此引发了唱片公司的联名抗议,由此可见该档节目的火爆程度。
洪涛正是看中了这档节目的热度以及前景,首次引进了韩国版权,制作了中国版的《我是歌手》。的确如他所料,这部综艺引发了收视狂潮,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7.9,也让许多歌手走红或重新爆红:邓紫棋、茜拉、李玟、李克勤、迪玛希、李健......
从年到年,这档节目陪伴我们8年。年,《歌手》进行多处调整,新的一年新的变化,新的时期新的规则,纵使《歌手》进行调整,但是观众并不买账。
豆瓣5.7,“鲶鱼效应”也盘不活的《歌手》
转眼间8年过去了,这档节目也从《我是歌手》更改为《歌手》,年甚至改名为《歌手:当打之年》。过去的是时间,回不去的是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7.9,到如今的5.7,真的是“出道即巅峰”。
”当打“的解释是“回归歌手突破自己,勇敢展现自己的成长经历,首次来到歌手舞台的歌手们圆歌手梦。”纵观参赛歌手的年龄,00后有李佩玲,90后有周深、毛不易、黄霄云、华晨宇,80后有徐佳莹、萧敬腾,70后有米希亚。“当打之年”还代表着,不管年龄多大,只要对音乐有着热爱与追求,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音乐上的青年”,不惧挑战。这个词也是节目组的心声:《歌手》还能再打8年!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是《我是歌手》8季的豆瓣评分:
除了年,《歌手》的豆瓣评分逐年下降,今年更是断崖式跌落——不及格的5.7分。
今年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从年开始,《歌手》致力于搭建连接知音与浩瀚音乐世界的桥梁。今年节目组开始思考音乐的多样性,不再为乐坛的杠鼎搭舞台,而是为年轻歌手站台。
今年还+增加了奇袭赛制。每轮录制新增三位奇袭歌手,可以向节目中的任一歌手发起1对1挑战。挑战成功留在舞台,挑战失败离开。
从第一季的7.9到第八季的5.7,将明星同台竞技扩充为奇袭歌手挑战,引进年轻歌手参与争夺乐坛的杠鼎之位,《歌手》正在积极寻求转型,与新一代观众进行接轨。不难看出,《歌手》想要通过新名称、新赛制、新理念给节目增加新鲜的活力,寻求节目新突破。
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活鱼价格肯定比死鱼高,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带活沙丁鱼回港。但不管怎么努力,很多沙丁鱼还是在中途窒息而亡。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沙丁鱼活蹦乱跳得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就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比喻利用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或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歌手》一直是按照找人的方法去寻找歌手,等到《歌手》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人了,甚至连歌曲都找不到了,因为都被挖掘都差不多了。《歌手》决定转变核心理念,从推崇“最好的表演”转化为“推崇最好的作品”,所以该季80%的嘉宾都是创作型歌手。这一改变使得前三季一直7分以下的节目飙升至7.3,口碑上涨,得到观众的认可。
现在的《歌手》就是那个鱼槽,在8年的持久奋战中,不管是节目设置还是赛制,亦或是核心理念,都逐渐僵硬、模板化,不知道怎么创新改革,一直在套路中转悠,没有了活力与新鲜感。这时候节目组渴望在鱼槽中放入“改名”与“奇袭赛制”这两条鲶鱼,激起整个节目的活力,使其鲜活、重获生机。但是《当打之年》今年又从“作品”转向了“人”,回到了以前的套路之中,注定了它的失败。
当年最差的一季《歌手》也有6.6,而这次只有5.7。很显然,《歌手》虽然有很多优质歌曲与表演,但是这一档节目已经僵化,徘徊在死亡边缘。鲶鱼效应的前提是,鱼槽里的沙丁鱼都还活着。当鱼奄奄一息时,放入一条贪吃的鲶鱼,结果是逃不开,挣脱不掉,只能被吃掉。
歌手评分持续走低,究竟什么原因?
毋庸置疑,《歌手:当打之年》的歌手都很优秀,他们的作品同样优质,周深意蕴隽永的《相思》、华晨宇爆破摇滚的《寒鸦少年》、毛不易直戳人心的《一荤一素》......都让人沉浸在他们的音乐世界中。纵使歌手们的表现再优秀,也不能阻止遮挡节目的衰败。就像一栋房子,内里金碧辉煌,外面摇摇欲坠,也终有一天会坍塌。这个问题从它开播的时候就埋下隐患了。
非原创,没有灵魂纵观国内办的好口碑好的综艺,基本上都是原创,由主创团队亲自操刀,不购买版权,不引进。
高口碑综艺《极限挑战》作为大型励志体验节目,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9.2,第二季9.3,第三季由于各种原因,节目整改,但评分也有8.2。
严敏及团队要做剧情化综艺,他们把握着极挑的灵魂。MC们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就一个跳高,都可以搞出很多花样:跳、钻待遇各不同,甚至前面赢的东西可以换取调整横杆的权利,可以看出节目组会根据情况做出各种预案与调整,但都不偏离核心。就是这些看似出奇实则不脱离轨道的表现,在观众心中活了起来,觉得极挑和其他节目不一样,完全吸引了观众。
极挑导演严敏说:
不是说你从欧洲买一个模式,买一个《好声音》,买一个《达人秀》,可以按照一个流水线去生产的模式,一旦进入流水作业,那么极挑也就不是极挑了。
极挑是严敏一手做起来的,知道如何把握节目的生命,所以在他离开之后,这档节目没了灵魂,一言难尽,豆瓣评分着实令人担忧。《歌手》呢?完全引进韩国,第一季几乎没有任何修改,拿来就用。它的灵魂在韩国,只有韩国的导演知道《歌手》的核心理念,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照搬韩国,虽然一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它成了流水线上的节目,在中国可以做起来,在日本、泰国可能也能做起来,它在中国团队的手上没有生命,只是一套模式。能被代替的事物总是会被迅速取代,从它被引进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它今日的困境。没办法恢复往日的荣光,也不知道未来这档节目该往什么方向走,因为它只有版权,没有主创团队的思考与展望。
战线太长,模式过于单一,每季赛制换汤不换药纵观《歌手》的赛制,每季赛制都有不同,看起来很有噱头,但是细看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什么本质的改革与创新。
第二季和第一季赛制基本一样,没什么好说的。第三季增加了踢馆赛,踢馆歌手踢馆成功将直接淘汰一名资深歌手,踢馆不成功则将直接被淘汰。第四季的踢馆歌手由观众网友决定。《歌手》挑战歌手与逆战歌手同时加入混战。《歌手》的现场大众听者们有两次机会行使投票权利。《歌手》还是在踢馆歌手上做文章,只不过来源有所改变。《歌手:当打之年》变为奇袭赛制。
虽然此次赛季名为奇袭赛制,仔细看来与之前的踢馆赛制没什么差别,都是在外部加入新的歌手来挑战在线歌手,赢了留下来,输了就离开。《歌手》每次赛制名称不同,但性质几乎一样,并没有太大的新意。就像一篇文章辞藻再怎么华丽堆砌,没有自己的核心观点,也只能是无病呻吟、不知所云。
中国《我是歌手》前三季评分很高,从第四季开始,评分一路下滑。这是因为韩国《我是歌手》只有三季,到了第四季中国的《歌手》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本来只有三季的节目,硬生生拖到第八季,后来只能一味模仿前几季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
《歌手》们如何减少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歌手》的成功与困境就像是抄作业,别人没写的题目抄不了,只能自己瞎写一点。就算抄正确了,老师一问思路,立马暴露。《歌手》的成功依托韩国的成功案例,追逐着别人的脚印。虽然走得很快,一旦别人止步不前,它也随之停下脚步。
那么国内的综艺想要先声夺人或是长久生存,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有固定的制作班底与主持阵容《极限挑战》的6+1组合给人印象深刻,随着成员的接连退出,男人帮虽然加入了其他人,但口碑一再下降,很多网友直呼“少了其中一个,男人帮都不完整!“
极限挑战的导演严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只要条件允许,只要6个人都在,就做下去,6个人如果不在,我觉得就没必要坐下去了。如果6个人换一个人我也不接受,极限挑战是没有模式的,我从来只做内容。
《跑男》也是如此,随着固定MC的退出,该档节目评分也一降再降,回不去当初的荣光。反观存活时间特别长的节目,就可以看出固定的主持阵容是它的特色与优势:《天天向上》的”天天兄弟“,《快乐大本营》的”快乐家族“以及已经停播的《康熙来了》的小S和蔡康永。
当一档节目做的时间越长的时候,除了内容更重要的是情怀。这些固定的组织阵容陪伴着观众们一起成长。《歌手》流动的主持阵容,一开始时是一大特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给不了观众情怀。当内容大同小异的时候,各个节目要拼的就是情怀,固定的主持阵容与制作班底就是观众们的情怀。
避开节目红海,细分领域,从细小切入点出发寻找蓝海歌手为什么能够火起来?它占据了极大的时间优势。
在它之前,国内音乐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竞争小,可发展空间大。除了选秀类音乐节目,只有年的《中国好声音》算得上音乐类综艺,但中国好声音是导师模式,与《我是歌手》明星同台竞技飙歌的模式不一样。所以它出现的时机刚好、模式新颖,天时地利人和,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歌手虽抢占了先机,找到了蓝海,获取了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