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根据鱼情、水情的不断改变,相应的调整钓法,是一名合格钓鱼人应有的垂钓技能。回到本文,大鱼少、小鱼多,且各种鱼种均有,这是野外水域的典型代表,笔者所在的山东聊城的河流、湖泊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鱼情资源。那么使用通线钓法合适不合适,或者说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线钓位。
什么是通线钓鱼
与经典的台钓线组不同,需要有8字环、子线与鱼钩绑定,通线即主线直接拴住鱼钩,鱼吃饵后直接通过拉动主线牵引浮漂动作。目前主流的通线钓法分为两种,如下:
传统钓(七星漂+朝天钩):这是通线钓法的经典应用,朝天钩钩柄有锡头的重力牵引,入水着底后,钩尖始终朝上,钩挂饵料后,凸出于水底,极容易被鱼发现,同时因钩尖朝上,鱼也容易吞食,但需要结合鱼种的大小合理选择钩的型号。传统的七星漂以羽毛为主,如今大部分是塑料、泡沫材质,有长柱型、橄榄型、蜈蚣型等种类繁多。
普通线组:本质上是台钓线组的变形,只是没有了8字环、子线,与传统钓一样,主线直接绑定鱼钩,不同之处主线会穿过铅坠,并且浮漂用七星漂或立式浮漂均可。
通线线组的优缺点
上文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通线钓鱼的线组,那么它有什么优缺点吗?
优点:①因是主线、单钩,少了子线和一个鱼钩,那么有效防止鱼线搭桥,减少了跑鱼现象的发生。②线组无打结情况,拉力更大。③有铅皮的线组,可上下拉动铅坠调节鱼钩的着底程度。
缺点:与双钩相比,通线单钩,同等条件小上鱼的频率低一些。另外通线一旦挂底,一旦切线,毁掉的是整个线组。同时,野钓环境复杂,鱼情复杂,大鱼、小鱼同时出没时,更换线组不太方便。
下面这些情况下使用通线钓鱼,效果更好。
本题钓友遇到的情况时大鱼少,小鱼多,并且鱼的种类比较杂,那么具体情况可能性就不较多。
1、在水草处垂钓:不论是夏季,还是深秋、冬季,鱼群喜欢栖息在水草窝里,尤其是深冬季节,水温低时,大鲫鱼常逗留在深水的水草间。那么此时长竿短线,配合七星漂、朝天钩,通线单钩走钓或逗钓。即避免了钩挂底、挂水草的发生,整体来看,比双钩更方便扬竿、提竿,上鱼频率也会更快些。
比如:笔者深有体会,有次在聊城的一条小河沟钓草窝,有些侥幸心理,也没有更换线组,直接台钓双钩线组,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挂底、挂水草、挂树枝,折了4、5副鱼钩。后来更换了单钩通线+七星漂、朝天钩,折钩次数明显减少,收获不少大鲫鱼。
2、在桥底下及两侧垂钓:大桥底下常有大桥修葺时留下的破砖、碎石头,所以野钓水域下的鲶鱼、黄辣丁(硌牙)等肉食鱼,常栖息在桥下碎石缝隙间,台钓线组因有子线加之钩饵需要着底垂钓,所以经常发生挂底、缠线的情况,此时用通线、朝天钩大大提高上鱼效率。
比如:山东聊城的西新河,与徒骇河汇流的地方,往西有个白色的石桥,下面的水底沟壑丛生、碎石破砖非常的多,但是硌牙特别多,所以许多钓友在这里挥杆,不过经常挂底,不少人也折钩太多,打了退堂鼓。笔者直接换成通线+加朝天钩,没有细软的子线,加强了对钩的控制力,同时避免子线、铅坠挂在、夹在碎石缝隙里。钓得硌牙的数量每次都比其他钓友多不少。
3、大鱼进窝,子线被切的情况下:野钓鱼群密度低,但并不表示没有大鱼,并且钓鱼人投掷的窝料、饵料,对于食物匮乏的野外河流来讲,极容易把大鱼引入窝子。而许多钓鱼人没注意到大鱼进窝的信号,或压根没想到会要大鱼,线组准备的也不充分,都是钓小鱼的线组。
比如:今年笔者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德州齐河有个河沟,里面有大鱼但也不多。打窝之后,小鱼慢慢聚集,大约过了1个小时,忽然黑漂了,立即提竿,却提不动,以为被一个不算大的鱼拉得挂底了呢?再一发力,明显感到大鱼在下面晃动,有鲤鱼打桩的感觉,猛然子线秒切了。有钓鱼经验的钓友清楚,鲤鱼一般都是成对的出现,但是准备的都是细子线。笔者马上把8字环去掉,直接主线绑上一个大钩,挂重饵着底,果然不出意外,不一会,浮漂顿了两下,缓缓地没入水中,笔者一看就感到应该是个不小的鲤鱼,最后和钓友配合用抄网才把他抄起。
哪些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通线钓鱼呢
上述几个情况下,使用通线钓鱼效果显著,但很多情况下就不适合用通线钓鱼了。回到本题,如果周围钓点环境不复杂,扬竿方便、也没有挂底现象的发生,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小鱼,此时用台钓线组即可,一是小鱼对浮漂的灵敏度要求高,二是子线柔软,没有挡口现象,小鱼吞食方便,自然上鱼频率高。另外,遇到鱼口轻、觅食不积极的鱼情时,比如阴天溶氧低、水温低鱼活性差时,建议用有子线的台钓线组,方便鱼的吞食且不错过微小信号。
写在后面
本文从什么是通线钓鱼,到通线线组的优点、缺点,及哪些水域、情况下使用通线线组方便,什么条件不建议使用通线线组,并且结合笔者的野钓实例,作了全方位的介绍。不难看出,不管是什么钓法,都有他使用的范围、场合及局限性,不可能一种钓法打天下,所以下次遇到类似本文的情况,不妨试一试,通线钓法,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原创:野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