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铜师傅完成总额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直投子基金(即国中资本)领投、金鼎资本和复星创富联合投资,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由云沐资本继续担任。
在本轮融资完成之后,铜师傅的投资者名单简直星光熠熠:
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凯辉基金、光信资本、海泉基金、锦元资本、赟汇资本、云沐资本以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直投子基金(即国中资本)、金鼎资本、复星创富等十余家国际、国内头部投资机构。
从铜师傅的成绩中,我们不禁要思考:
如何做好资本路径规划,走好融资路
如何做好赛道选择、产品定义、渠道管理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思路、打法
正文内容为谷仓和铜师傅创始人俞光总早期一对一深度访谈后,萃取出来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01、选赛道找到发挥“鲶鱼效应”的“蚂蚁市场”
俞光选择做铜工艺品,其实来自一次无心插柳的意外。
最初,他只是想请回家一樽关公铜像,但在当时,市场上一米高贴金箔的关公铜像卖价万。
有十年装修行业和十几年卫浴制造行业的从业经验,他知道当时一吨铜才不到4万,即便贴金箔,“卖万也太离谱了”,他说。
索性,他决定自己做,“开个车间,做它30个,自己留一个,其他送人嘛”。
在此前,俞光从未想过进入铜工艺品行业,但因为这次“关公”事件,促使他对铜工艺品市场做了初步的调研:“两极分化严重,一边是动辄几万的精致作品,另一边是廉价却粗糙的地摊货”。
线上的情况同样如此,他曾每天花四小时看淘宝天猫上的家居饰品摆件,“木雕也好,陶瓷也好,还有铜的也好,树脂的也好,没有一个能让我看得上的。”
而俞光最终决定要亲自下场做“铜工艺品”,三个因素是核心:
第一,铜本身的特性,可批量生产,材质可塑性高。
铜,作为作为仅次于金银的贵金属,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较高;
铜制工艺品,相比陶瓷来讲不易碎,相比较木雕来讲,可批量生产;
铜作为媒介,材质上可塑性高,传统、现代、中式、西式题材都是可尝试方向。
第二,铜工艺品行业虽然小众,但发展潜力大。
铜工艺品虽然是一个传统且小众的市场,但“这块市场潜力非常大,尤其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人们对精神消费的需求强烈,同时越来越追求性价比”。
第三,他对铜的性能比较了解。
俞光以前生产出口水龙头,跟铜打交道当时已经有12年。
他说:“我后来想来想去,用铜做工艺品确实是条路子。”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押对了,找到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鲶鱼效应”的“蚂蚁市场”。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而“蚂蚁市场”的特点,则是行业内不存在巨头,门槛低,谁都能够上手,造成市场上存在数不胜数的小厂商。
铜师傅在年成立,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年上线了第一批产品,当天店铺日营业额就破了百万,年销售额万元。
年至年实现跨越式增长,销售额分别达到万、1.06亿、2.5亿、3.9亿。在今年家居市场行情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将近5个亿。
几年之内能取得如此成绩,俞光说他靠的是“艺术品的标准,工业品的卖法”——也就是小米所倡导的“极致性价比”。
02、做产品用“小米打法”改造最传统的制造业"艺术品的标准,工业品的卖法”
雷军在为谷仓爆品学院出品的《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写的序言中,曾给“小米公司的本质”下了明确定义,就两个字——“效率”。
谷仓出品《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从消费者的视角去解读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质、高性价比。我们常说的品质、口碑、性价比,这些词最终凝聚成用户的信任”,雷军如是说。
雷军还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这句话可以这样去理解:
如上图所示,
把“感动人心的产品”作为分子,对应“用户收获”;
把“价格厚道”作为分母,对应“用户代价”,
二者相除,即“产品力”。
小米的爆品方法论,就是让产品做到足够感动人心——即“用户收获(产品体验好、颜值高、品质佳)”无限增大;
让产品价格做到足够厚道——即“用户代价(金钱和时间成本)”无限缩小,
这样一来,产品就拥有了足够大的产品力。
俞光,则把这一打法复制到了传统的、小众的、靠手工制造的铜工艺品行业,核心就是提高产品力,提高效率。
1)怎么做产品?曾花8个月做一个小沙弥
俞光是学美术出身,铜师傅90%的产品设计手稿都出自其手。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曾花了8个月时间——只为了做好一个小沙弥。
当时遇到的困境是小沙弥脑袋上总有气孔,影响美观,却一直无法解决。
图为浇筑铜的过程(图片来自铜师傅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