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这个养殖场面,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池塘里有多少鱼吗?这鱼挤鱼的场面实在让人怀疑,这些鱼是怎么生活在里面的。这种壮观的场面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挂满人的印度火车吧,估计很多人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印度人养殖更无法想象的是,就这样一个5米长,1米深的小池塘里,竟然有将近十万条鱼。不少经验丰富的养殖大户看到了都会担心,这种密集程度真的不会把鱼养死吗?
还别说,印度人不仅没有把鱼养死,还靠着奇葩的养鱼方式,做到了出口量世界第一,现在每年鱼类的产量可以达到万吨,每月的收入至少都有10万元。
养鱼大户——印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印度人是怎么养鱼的,他们用了什么样的奇葩方式做到出口量世界第一。这种养殖方式和我们的养殖方式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池塘养殖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吗?
印度的鲶鱼养殖
在印度的池塘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鲶鱼,这也是我们前面看到的密集池塘中的鱼类。
鲇鱼印度养鱼优势
鲶鱼属于热带鱼类,耐寒性极差,如果水温低于7℃,就有可能被冻死,因此对于鲶鱼的养殖需要十分注意池塘的水温。而印度的纬度较低,跨度为北纬8度—北纬37度,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十分适合鲶鱼的生长。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适合鲇鱼养殖的此外,在印度仅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其淡水资源就可达大约亿立方米,可以用于淡水养殖和增殖。印度人养殖鲶鱼时主要采用的是池塘养殖,不过受制于有限的国土面积,一般池塘养殖的面积都不会很大。
生命力顽强的鲶鱼
虽然印度的淡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有着13.24亿人的人口大国来说,还是太少了。如果按照普通的养鱼方式,那么其产量估计都无法满足本国人的需要,更不要说出口其他国家了。因此他们就选择了生命力顽强,且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鲶鱼。相比大多数的鱼类,鲶鱼有着很强的活性。大家应该都听过鲶鱼效应吧,当把鲶鱼和沙丁鱼放在一起时,它们的活性会有效刺激沙丁鱼活动,保持沙丁鱼的生命力。
著名的实验——鲶鱼效应并且鲶鱼的生长周期很快,一般一到两个季度就能性成熟。并且它们的生殖能力也很强,一条成熟的鲶鱼每年可以产三四次卵,每次产卵可以达到粒。尤其是在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下,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还会更强。
印度的奇葩养殖方法
一般来说,鲶鱼在养殖过程中极易互相残杀。所以很多养殖鲶鱼的养殖户对于鲶鱼的养殖密度十分讲究,基本上每平方米只会放尾鲶鱼。但是印度的鲶鱼养殖似乎并不考虑这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印度池塘的面积很小,一个小池塘只有大约25平方米,但是印度人为了提高产量,并节约养殖面积,竟然直接把将近10万条鲶鱼放到一个池塘。
看得出来鲶鱼很拥挤这难道不会加重鲶鱼互相残杀的程度吗?而且这样密集的空间,能够为鲶鱼提供足够的氧气吗?确实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这种密集程度可能不利于鲶鱼的养殖。但是印度却发明出了一些奇葩的方式,不仅保证了鲶鱼的存活率,还能使其肉质更为鲜美。
挖洞制氧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印度如何解决鲶鱼的缺氧问题。在我们国家,几乎在每一个鱼塘养殖中都能看到,池塘中心放置的制氧装置。但是在印度的鱼塘养殖中却鲜少看见制氧机,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
鱼塘制氧机一般来说,为了防止鱼类逃跑,挖池塘时都比较注意底部和四周的封闭性。但是印度为了能够给鲶鱼提供氧气,则是直接在池塘底部挖洞,让水能够从这些洞中流出去。印度人会根据鲶鱼的批次将其放置在不同的池塘中,为了防止鲶鱼逃出去,因此需要根据每个池塘的鲶鱼大小进行开洞。
然后在池塘上方不间断的注水,这样一来,在没有制氧机的情况下,池塘中的水也是活的,就能够有效的为鲶鱼提供足够的氧气了。
池塘底部挖洞饥饿饲养法
鲶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鱼类,一般喂养它们的饲料还是以肉食为主。养殖鲶鱼一般需要每天对其投喂两三次饲料,并且还需要满足它们的食量。但是印度人喂饲料时就十分控制分量,每次喂养的饲料就是固定的一盆。
鲶鱼每天只能吃一盆而每次一到饭点的时候,就能看到池塘里黑压压的一片,数不清的鲶鱼涌上来抢夺鱼食,那密集程度几乎都看不到水,这场景可谓是相当壮观了。不过这样一天两次的喂养,基本上无法满足鲶鱼的食量。于是没有吃饱的鲶鱼就会到水中、泥土中寻觅各种可以吃的食物。由此来提高鲶鱼的生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鲶鱼在吃其他鱼类这样一来,当它们长到一定程度,需要换池塘时,也不会因为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死亡了。
遮光防晒法
虽然鲶鱼适合生长在热带地区,但是它们还是很怕高温天气和光亮。因此它们经常在白天钻进洞穴或者泥土中,除了喂食鲶鱼,一般都不会看见它们的身影。但是在印度的池塘中,由于池塘的面积又小,鱼又多。因此它们很难在水下找到阴凉的地方。于是印度人就专门在池塘上安装一些遮阳网或者遮阳板之类的防晒设施为其遮阳挡光。
给植物遮挡阳光也是用的遮阳网或者遮阳板在这些奇葩又特殊的养殖方式下,也难怪印度的鱼类出口数量能达到世界第一了。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
虽然印度人养鱼的场景十分壮观,且其奇葩的养殖方式也为我们打开了一种新的养鱼思路。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类似的养殖经历,还是不建议直接效仿他们。
前面我们提到,印度人之所以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养鱼,主要是因为印度的气候条件适合鲶鱼的养殖,且受国土的限制,必须想办法用最小的养殖空间来达到最大的产量。
印度高温又缺水但是在我们国家并不需要担心养殖面积的问题。要知道我国的淡水资源是印度淡水资源的1.48倍,其中池塘养鱼占据了淡水养鱼总产量的70%以上。
不同于印度养殖鱼类的局限性,我国的池塘养殖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包括青鱼、草鱼、鲢鱼、罗非鱼等十多种。但池塘养殖会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比如池塘的位置、面积、水质、池塘地质以及养殖的种类,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我国养殖业发达但是受限在进行池塘养殖时,我们需要在“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字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其中涉及的每一套养殖技术。我国池塘养殖技术的核心是混养和密养。由于我国池塘养殖的鱼类较多,因此会根据每种鱼的习性、食性及规格等进行混养和适当饲养。
混养的养殖方式比单一的养殖方式更具优势,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饵料资源,还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养殖量,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在混养池塘中,十几种鱼类几乎都可以被养殖在一起。
混养不同的鱼类通常会生活在池塘中的不同位置。如果将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那么鲢鱼和鳙鱼可以生活在上层,草鱼和团头鲂可以生活在中层,青鱼、鲤鱼和鲫鱼等就可以生活在下层。
在采用这种混养方式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不用鱼类的养殖数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一般来说在水质较好,水温适宜的池塘中,提供足够的饵料的情况下,密度越大,鱼的产量也就越高。
生活在适应的环境下的鱼儿因此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地区的池塘养殖方式,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水质等进行改变,直到找到一种能够更好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养殖方式。所以即便印度的奇葩养殖方式看起来十分不错,却并不适合我国的池塘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