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子的第12篇原汁原味儿的原创
感谢你的第12次陪伴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其实,只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改变自己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一、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走,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定义: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习得性无助,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的应对不同而已。
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主要有三:
1、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很不幸,这个对我们给出消极评价的“他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和一些老师,其次是同学。
每当你成绩考差了,父母可能会说出“你的确是个笨蛋,看看别人家那谁,每次都名列前茅”,老师可能会说出“你真的无药可救了,回家种田去吧”,同学可能会说出“别挣扎了,有些东西它就是天生的,再努力也没用”,甚至会背后嘲笑:“你们知道那个笨蛋吗,平时看起来挺勤奋的,结果每次考试还没我闭着眼睛考得好,你们说搞不搞笑”。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现实中可能会更轻微也可能会更沉重。总之,这些消极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底层自信。
所以为什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那句话大家会感觉如此经典,你现在明白了吧,因为实在是太tm有共鸣了!
2、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有气无力,恍恍惚惚,萎靡不振,头昏脑涨,昏昏欲睡......
这些不良的状态,不过都是你任性欠下的债。
当这些不良状态在一个人身上长期积淀,这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懒惰,啥也不想干,啥也没心思去干,甚至啥也干不到。
从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3、自我错误归因:
对产生的结果进行错误的归因,是导致错误行为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个人多次在学业、爱情、事业上都失败了,他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不可控的绝对因素,并认为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当他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
并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百科
二、认知局限:
我们假设一个例子:一个大山里的放牛娃,没有正儿八经接受过多少教育,他的脑子里只有一日三餐和放牛,请问这种如何改变?或者,他能理解什么是改变吗?
如果说以上这个假想是“想不到”,所以难以改变;那么在那些受过系统教育的人身上存在的是“不敢想”,或另一种相对的“想不到”。
正因为受过系统的教育,一只渺小的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看见了广阔天地之后,他却怕了。而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由于从小深受老一辈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的影响,所以即使从知识层面来讲他们没有被认知所局限,但是从人生的某些重大方面来讲,他们骨子里仍是被枷锁困住了的。
以上这段话,不想过多解释,能懂的会懂,不懂的也没必要懂。自行体会吧。
三、蜜汁自信的侥幸心理:
如果说一和二中是由于极度的不自信导致,那么这里的三,就是极度的蜜汁自信所致。
我真的搞不懂有些朋友,普通家庭而已,啥正事儿不干,啥资本没有,然后还打心里认为自己将来必定是要干一番事业的人。
其实这种心态我也能理解,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还不懂天文学。那时候我在田野间跑过来跑过去,我看见天上的太阳好像也在跟着我跑过来跑过去。
于是我高兴极了,我觉得自己一定是个神人,不然为何连太阳都跟着我转。直到后来长大了回首往昔,才认清了现实,泯然一笑。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很多人真的有这种幼稚又可怕的想法,他们居然认为自己即使啥也不干,将来也一定会有贵人相助或者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然后一飞冲天登上人生巅峰。
四、恐惧竞争:
市场中有这么一个效应:
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但人毕竟不是市场,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其实很厌恶竞争。
我发现有不少人骨子里是恐惧竞争的,他们宁愿放弃竞争胜出后能够得到的丰厚回报。
是他们看淡了秋月春风淡泊名利吗?
当然不是,其实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罢了。
因为害怕失败,不能接受自己失败,所以干脆直接放弃了参与竞争。
这其实很“量子力学”,只要我不去做,谁也不能确定我到底是会成功还是失败。
所以,我选择不去做。
五、怕冰淇淋化成了臭狗屎:
话糙理不糙,这一点其实和四中所说的很像。
在电影《一出好戏》中,有这么一个主题:
一坨狗屎被冻住了,你可以说它是冰淇淋,只要它不化。但是冰总有融化的时候,化了,它就是一坨狗屎。——《一出好戏》
张艺兴饰演角色的那一句“我怕屎化了”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有多少人又岂不是如此呢?
由于放纵自己,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堪,却还不愿承认自己是一坨屎,为了不让冻住的屎化了,所以绝不做出改变。
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吧: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就放纵自己,于是挂了很多科,看着其他人科科过还拿了奖学金,这群放纵自己的人会这么安慰自己:切,是我没好好去学而已,我要是努力起来,奖学金一定是我的。
看见了吗,努力是他们的最后一张底牌,只要这张底牌不打出来,自己就会感觉很安心,因为有借口有理由。
一旦打了出来,屎就化了,自以为的冰淇淋瞬间化成了一堆臭狗屎,必将怀疑人生。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过来人。承认这一点并不可笑,不敢面对现实,才是真的无可救药。
六、躺下认命(自甘平庸,注意,是平庸不是平凡。)
这世间,有人信命,有人不信;有人认命,有人不认。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出于某种原因,而向命运屈服了。
最好的解释,是他们不想努力了。
这很好地印证了那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很爽。
是啊,躺下认命,再也不用逼迫着自己去做反人性的事,以前告诉自己必须戒掉的事,躺下之后想做就做了,这确实很爽。一边爽一边告诉自己平凡可贵。
这其实也挺好的,没什么对不对的,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顺便说一下我对命运的看法:命虽由天定,运却由我转,这才是命运。
请自行取舍,无需奉劝,无需吵闹。
最后,说到这里,我们回归问题: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的答案是:
如果你还知道应该彻底改变自己,那么根本一点都不难。你与改变之间,没有任何东西拦着你,这中间站着的只有你自己。
变与不变,不过一念之间,变则通,通则达。
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并保持不停下来,那么谁都不能阻止你的改变。
这还需要勇气吗?我认为一个人甘于现状甘于平庸甘于堕落,这才是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吧!
我是
公子欧巴,一个浪漫的现实主义者。如果回答对你有启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