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公职八年的胡竑,受到了审判。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判决胡竑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万元。
(图片来源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谁能想到,这位曾在35岁当上原临安市副市长的寒门之子,变节竟然起因于一套多元的西装。年5月,35岁的胡竑为了迎接即将成为临安市副市长的一刻,买了一套当时对他来说最贵的西装。然而,两年后的人代会小组讨论上,一位相熟的部门负责人开玩笑说:“胡市长怎么还穿这么差的衣服,现在这个牌子都是打工的人穿的。”
一句话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也让他忽然“开了窍”。他以为找合适机会赚点钱、改善下生活,人不知鬼不觉。他以为违法违纪勾当只要不和主管工作产生交集,便不会出问题。
胡竑贪腐的路数很清晰。一曰借鸡生蛋。譬如,於潜镇一位周姓老板送他一张原价8.5万元、有升值潜力的高尔夫球场会员卡。他心动了,以为升值后还掉本金、转让会员卡,自己就会干干净净。同样思路,某企业老板刘某给他一张万元的银行卡,他先拒绝,再用这笔钱开设股票账户,退还了本金,留下万元“利润”。但其实,这就是受贿。二曰鸡犬升天。胡竑的弟弟没有实际出资,却被周姓老板拉着创办了两家企业。对此,胡竑不但默许,还电话指示相关部门帮办手续。
胡竑在名利场里肆意翻滚着细浪,多像一条不知疲倦的鲶鱼。从深受元西装刺激开始,他就已经把身份、面子看得比天大,忘记了人民公仆应该保持的本分。于是,颠倒乾坤、混淆黑白,便成了他价值观演变的必然逻辑。把腐败当习俗,把行贿当礼节,把奢靡当时髦,把有人请饭送礼当作群众基础好——一切似乎既合情合理,又顺理成章,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了被围猎的对象。
其实,胡竑的案例颇具典型性。小贪与巨蠹,往往都是从在意身份、面子开始,撕裂了价值观体系。一旦是非颠倒,腐蚀堕落自然都是心甘情愿的事了。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