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鲶鱼效应rdquo新说
TUhjnbcbe - 2022/2/11 14:11:00

据传,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是,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本来是个秘密,被好事的管理学家听到后,又是著书又是讲座,名气突然大了起来,都称作“管理工具”了。管理学家更是声称,再暮气沉沉的百年老店,只要投入一条“鲶鱼”,立马就能起死回生,梅开二度。一夜之间,“鲶鱼效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小企业都忙着找“鲶鱼”、请“鲶鱼”,提拔重用“鲶鱼”,希望借助“鲶鱼效应”,挤上二次创业的快车。

然而,情况并不总是令人乐观,管理现实一再表明,“鲶鱼效应”并非一“投”就灵,而是有区别、分层次的。比如说知识管理,国企很好用,到了民营企业就大打折扣,民营的IT公司更是寸步难行。说来也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青年才俊,谁不想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管你什么鲶鱼不鲶鱼的,你搅的过分了我现在就走。

其实,“鲶鱼效应”之所以会此“灵”彼不“灵”,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不过这和“鲶鱼”无关,问题出在粗心的管理学家身上,尤其是心急火燎地提出“鲶鱼效应”学说的那个管理学学者身上。

“鲶鱼效应”的故事刚传出不久,就有生物学家提出了质疑:“鲶鱼效应”是不是普遍现象?能不能一概而论?会不会以偏概全?说白了就是,鲶鱼是不是跟什么“鱼”合作都能发挥“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否则,统称“鲶鱼效应”是不是有所不妥?不披露幕后之“鱼”大名,是不是对参与实验者的不公?

据记载,生物学家当时的实验分为四组:

(Ⅰ)“鲶鱼―金鱼组”;(Ⅱ)“鲶鱼―*鱼组”;(Ⅲ)“鲶鱼―黑鱼组”;(Ⅳ)“鲶鱼―甲鱼组”。实验条件:封闭超大玻璃鱼缸,水温适合、阳光微照、养料丰富、氧气充足、状态自然,不受外界干扰,全程记录,反复观察。其他说明:鲶鱼每缸1条,*、金、甲、黑鱼各1条(个),分别投放,同步进行。

实验结果让人大为惊异:(Ⅰ)鲶鱼完好vs.金鱼吓死;(Ⅱ)鲶鱼完好vs.*鱼完好;(Ⅲ)鲶鱼累死vs.黑鱼累死;(Ⅳ)鲶鱼气死vs.甲鱼完好。

实验记录比较有趣,特转录如下:

(Ⅰ)“鲶鱼―金鱼组”:起始,鲶鱼快乐悠游,状态自然,金鱼屏气凝神,高度戒备;随后,鲶鱼摆尾转弯,溅起水花,金鱼惊恐万状,奋力逃窜;再后,鲶鱼从容悠然,逍遥用餐,金鱼惊*未定,几度撞壁;最后,鲶鱼打盹小憩,享受阳光,金鱼全身抽搐,惊吓致死。

(Ⅱ)“鲶鱼―*鱼组”:起始,鲶鱼快乐悠游,快活自然,*鱼眼光警惕,保持距离;随后,鲶鱼豁然摆尾,溅起浪花,*鱼高度戒备,镇定观察;再后,鲶鱼猛然跃起,浪起水涌,*鱼沉潜缸底,以静待动;最后,鲶鱼逍遥用餐,伺机再动,*鱼忍饥挨饿,苟全性命。

(Ⅲ)“鲶鱼―黑鱼组”:起始,鲶鱼快乐悠游,快活自然,黑鱼快乐悠游,亦快活自然;随后,鲶鱼豁然摆尾,溅起水花,黑鱼也豁然摆尾,溅起更大水花;再后,鲶鱼勃然大怒,猛甩劲尾,黑鱼不依不饶,怒打缸底;最后,鲶鱼恼羞成怒,冲撞挑衅,黑鱼以牙还牙,折腾不止,最终双双累死。

(Ⅳ)“鲶鱼―甲鱼组”:起始,鲶鱼快乐悠游,自信从容,甲鱼茫然睥睨,一动不动;随后,鲶鱼豁然摆尾,溅起水花,甲鱼昏昏欲睡,有如坐定;再后,鲶鱼跃起俯冲,欲意惊*,甲鱼闭目养神,昏昏欲睡;最后,鲶鱼横冲直撞,气绝身亡,甲鱼收回脑袋,鼾声渐起。

其实,这个过程很清楚的表明,测试“鲶鱼效应”的各组实验中,并非像管理学家宣称的那样,鲶鱼一直都春风得意,风光无限美好。尤其是在“鲶鱼―甲鱼组”,鲶鱼结局最惨,甲鱼的热情不但没有被调动出来,还活活地把鲶鱼给气死了。

显然,环境很重要,鲶鱼并非处处都能点石成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妙用。“鲶鱼效应”声名远播,实在经不住实证的推敲。不过,这个责任不在鲶鱼,而在心急而粗心的管理学家。心急也就罢了,你还粗心,真是要命!粗心可就谬种流传了。同样的管理工具,国企和民营判若天地,难道不是事实?

如果我们还有点科学精神,管理学上的“鲶鱼效应”应改叫“鲶鱼―沙丁鱼效应”或者“鲶鱼―*鱼效应”,可简称“鲶沙效应”或“鲶*效应”。你如果非要坚持“鲶鱼―甲鱼效应”(简称“鲶甲效应”)也是“鲶鱼效应”,那气死的不仅仅是鲶鱼,恐怕管理学家也要给气死几个了。

望重洋

仰望星空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鲶鱼效应rdquo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