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食记》有一道菜是情人Coco准备的“椒姜羊排煲”,这道具有壮阳催情的作用,却是犯了中医所谓的相克法,会大伤元气的美味却是一道暗藏杀机的美食。电影有时艺术化的表现,在现实里却成为人担心的理由。
01
中医味性
“牛不韭、羊不姜、鱼不蒜”,说的就是中医的性味,牛肉时燥性,韭菜生阳之物,两者搭配就会让人火上浇油,羊不姜的道理类同,而鱼不蒜指的是,大蒜味道较重,容易压抑鱼的鲜味。
我的中医朋友较多,这类问题,少不了咨询求教他们。有趣的是在治疗上用药较猛的,有火神派之称的程医生认为:牛肉为发物,而韭菜也是发物,两项搭配会容易引起疾病,羊肉大热,姜也是大热,容易引起眼疾,上火等症状,鱼为腥物,蒜为味重之物,为性淫之物。看来激进的火神派是同意这种说法的。程医生还极为赞同“鱼羊鲜”的搭配是阴阳结合的典范。
而有着温和细腻风格的青年翘楚北派中医李医生,面对这种说法,却说出了,这是谬论的观点。
而学院派的中医制药的张教授,认真的给我发来了一段观点:中医药君臣佐使配伍既规范又灵活。药食同源,中药炮制辅料油盐酱醋姜蜜等与烹饪更是密不可分。君臣佐使配伍,炮制辅料的选择,均取决于用药目的、药与方证相应。或者说,要求使药性与病性对应[同气相求],达到调节阴阳平衡,恢复和巩固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药炮制的目的,减*增效,缓和偏性(包括不良气味等)。姜蒜韭使用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中药炮制中,这种危害是可以消除和避免的。并把列为非遗的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验方发给我。
02
餐饮市场
餐
饮
市
场
看来专家的意见略有不同,但又不太完全认同这句话的。我们再看现实的餐饮市场的情况。
蒜子鲶鱼是一道曾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道美味,鲶鱼土腥味较重,用蒜子的香味正好掩盖了鲶鱼的腥味,加上鲶鱼肉质细腻,油润,人们多配以辣椒烹制,鲜辣的感觉,让人四季都爱不释口,而我也经常吃一家餐馆的“鲶鱼烧豆腐”,野山椒的酸辣,豆腐的嫩,鲶鱼的鲜,简直就是完美的搭配。而在一家小餐馆起家,做成大酒店的餐厅,铁板韭菜牛肉,成为最受欢迎的招牌菜,新鲜的牛肉在人们的面前慢慢变熟,给客人一种烹饪的参与感,那味道自然是滑嫩鲜香味美。而我自己可能把这个古训忘记了,我家里做得羊肉炖萝卜,多数的时候,我也会用点生姜,牛肉的香醇味道,滋味浓醇,好吃的味道,总被大家一抢而空。的确面对这样一句“牛不韭、羊不姜、鱼不蒜”是人们忘记了祖训还是所谓的古训本来就是有问题呢?
我和厨界的精英谈起这个食材搭配的问题,谈到这些菜式的火爆,他不以为然,并谨慎的拿出了这句古训,看来这位仁兄是好学之人,对古训是铭记在心。但其过于谨慎的想法,倒是让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这句话到底适不适合的想法。
03
美味趣味
美
味
趣
味
食物的性味是客观的,这种说法,粗看起来是有道理,但是中医有个很重要的治疗准则,那就是辨证施治,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才是中医的灵*和精华,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身体正值身体炎症时候,吃这些“牛不韭、羊不姜”无异于火上浇油,的确需要谨慎,就像我牙疼的时候,吃一点洋葱和大蒜这类燥性的食物,肯定会疼的更狠。所以中医的禁忌不无道理。但是做菜还没有到因人而异的程度,面对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吃一点牛肉韭菜,生姜羊肉,大蒜鲶鱼,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医学界有种离开剂量谈*性是耍流氓的说法。就像有人说同时吃虾和VC,在维生素的还原作用下,生成有剧*的三价砷,而事实上,要吃死一个人需要三斤虾和mG的维生素C才可能发生。这大剂量是不太可能是事情,如果站在营养的角度,韭菜的维生素含量高,和蛋白质含量优秀的牛肉一起,对需要补充身体阳气的人来说,也是强身壮体的好菜。而不是因为古训,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而科学事实证明,有些古训是错误的大有存在。鱼用葱,肉用蒜,那个时代的饮食口味的习惯和烹饪水平的认知,在今天看来僵化的观点,只能让我们少了许多的美味趣味。
牛肉不究“韭菜”,羊肉不必“姜说”,鱼用点就“蒜了”。好吃就不妨吃一点吧。随意并不是任性,想改变就改变,当一个人明白一些道理后,就如同黑暗里有了光明,循着光亮前行,努力把“生活”都折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