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学了曲不好唱
文/韩玉*
莱阳民间流传着会说话和不会说话媳妇的故事。
这两个人,是同学。一个姓张,一个姓朱。
这天,张同学到朱同学家做客,走到门口敲敲门,打打门环,朱同学的媳妇听见了,细声细气地问:“谁打俺的金瓷板啊?”
“是我啊,大妹子。”媳妇出来开开门,姓张的问:“你是俺同学的什么人?”门前有棵桃树正开着花。媳妇说:“我是你同学的桃花之人。”真会说话。
“大哥你贵姓?”“免贵姓张。”“噢,是张大哥,快进屋里坐。”
进门,看见四间大瓦房,“大妹子,你家房子盖得挺好。”“这都是邻邦相助,大家伙帮着盖的。”邻里相处好。
走到院中间,看见驴在厢屋推磨,说:“大妹子,你家的驴长得真壮!”“这都是草料喂得强。”勤快。
往里走,婆婆在正间坐着,说:“大妈,身体挺结实。”“这都是汤水伺侯得好。”孝敬。
进屋坐下,说:“大妹子手真巧,绣得门帘真好看。”“这是借月光绣的。”心灵手巧。
“他大伯你用膳了没有?”张说:“没有。”
朱媳妇擀的面条,往锅里下面条时,一不小心掉根面条脚上,她脚尖儿一翘,面条飞到锅里,叫张看见了,道:“大妹子,你这是?”朱的媳妇一笑,说:“鲤鱼跳龙门。”遮挡过去了,真叫人佩服。
张回到家,道他老婆说:“你看人家俺同学的媳妇多会说话。我问她是俺同学的什么人,人家说是俺同学的桃花之人,吃饭说用膳,撩根面条锅,说是鲤鱼跳龙门。”人家媳妇怎么怎么会说话。从头到尾学学听听。他老婆说:“就这么几句话,谁还不会说!不信你把恁同学叫来,我说说你听听。”“好,某天某日我请俺朱兄来,你说说听听。”“说就说!”
这天,朱兄来了,她男人上里屋听着了。快!来了,“砰砰砰”敲门,张媳妇忙了就往外跑,“谁敲俺的棺材板啊?”把门呼嗵了声开开了,看看不认待,“你不贵姓什么?”
“我姓朱。”姓猪?“噢,是猪大哥,你剡(阉)了没有?”朱听不顺耳,也没回答。说:“你是俺张兄的什么人?”什么人来?忘是桃花之人了,赶快跑家去拉开抽屉,
拿出准备好的一支桃花,那是怕忘了,折支桃花放在抽屉里,看看桃花烂了,忙颠颠了跑回来说:“我是恁同学的烂古唧唧的人。”这哪么说了!
孩子听见来人了,跑出来,朱说:“孩子长得不糙。”她急忙说:“这都是邻邦相助,大家伙帮巴奏这么个东西。”朱一听,走了板,把话岔开了,“大嫂你家驴长得挺壮,”“汤水伺侯的强,”看见老人说:“你家大妈身体挺结实。”“草料喂得强!”越说越不上道了!
进门,说:“大嫂,你这屋子拾掇的真干净。”“还不是照月妹绣的。”这是黑古影摸着拾掇的。
张媳妇也学做面条吃,开锅她特意拿根面条缠脚上,往锅里甩,甩了几下没甩掉,使劲一甩,一下把鞋撩锅去了。朱问:“嫂子,你这是做什么?”张媳妇没好气地说:“鲶鱼大钻沙!”
他男人在里屋憋不住了,“我说你不行你不信,学了曲不好唱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