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司马南评价特某拉汽车,分析的确实很有道理。
但是司马南更多的是从绝对方面进行了评价,有一些方面依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或许是想到了,但是不想说得那么明显,因为中国很多公知或者粉丝,已经把特某拉和马某克完全神化了。除了能够上天入地,还能无所不能,当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些评论或者百科都是可以花钱做到的。
那么,某车真的是为了能够全球化碳中和而天降神兵吗?
中国只不过是某车的“实验床”,为什么这么讲呢?
在美国本土,它起来了吗?当然没有,不然就没有中国市场的爆发。究其原因,或许与美国本土的资本有关系。因为美国并不缺少石油,外加上传统车企的排挤和空间挤压,新能源汽车配套还不完善等,都造成了“生不逢时”的感觉,差点就被卖掉的窘境。而这个时候回头一看,中国市场不失为一块待开发的场地,而仅仅是真的看重中国市场吗?
资本无孔不钻,只要能够有利于自己赚钱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而来到中国市场真的没有暗箱操作吗?据称马某克有美国*方的背景,如果联想起来就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岌岌可危的车企,能够在快要奄奄一息的时候突然活过来了。并且只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跻身于世界首富的位置,或许很多世界首富都没有如此“豪横”过。
一方有技术,而另外一方确实也有这么个念想,想着引进一条鲶鱼来刺激一下自己家的傻儿子。这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在很多方面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差距,可是往往存在差距的时候办的一些事情,等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这么讲,传统燃油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帮亲儿子和别人合作赚的是盆满钵满,但是最后才发现就是一地稀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离不开任何一个环节,虽然有替代方案,可是重要环节出现严重问题,不仅仅是企业需要承担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大到国家也会因此受到一些影响。而华为就是其中的典型,并不是因为华为的产品好,往往背后存在的较量并不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能明白的。
但是,在全球碳中和上面,中国表现出的大国责任很明确,就是要在近十年内完成前期制定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就是汽车减排,所以出现了新能源汽车遍地开花的局面。这也是为了能够实现第一步碳中和的目的,可是谁又想过:一旦某一个车企“顺利”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自然就有足够的“能力”实现碳中和,毕竟燃油车被替代的趋势也会加快。
如果碳中和这个“任务”在实行过程中被卡住,典型的就是某车企在卖得最好的时候突然宣布停产或仅限于海外出口,国内产业链还未形成的时候,碳中和就成了一句空口号。而且一旦撂挑子不干了,那么是不是成为了某些国家指责中国碳中和的主要借口。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做过,而是一直存在的,这就造成国家方面很多问题的产生。
资本的打压并不像乌克兰和俄罗斯那样真刀真枪打,更像釜底抽薪。不会真的有人说某车企来中国真的是为了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吧?抛开某些人的背景而言,这个人首先是某个国家的公民,一旦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商人的标签首先是某个国家的公民而已,并不是你口中的“救世主”、“神人”、“科技狂魔”。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汽车市场并不弱,而某车企不会蠢到以后不在俄罗斯开辟市场吧!但是结果是什么,某手机制造商居然退出俄罗斯市场,并且所有的手机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从这一点看,商人赚钱就可以了,但是一旦以国家为意志的时候,商人也要顺从。
而中国的用户更是全世界最多,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会不会觉得很难以想象。手机、汽车、星链,无一不影响正常人的生活、工作,据称该车企旗下的星链就通过此次战争提供了一些数据分析。而一旦新能源汽车软件全部“瘫痪”,且不管造成的经济影响,首先大马路上会出现严重拥堵,就这一点已经让人毛骨悚然。
虽然有点片面化,可是一旦要是真的“实现了”呢?再试想一下,特某拉的发展规划,虽然目前是独资在运营,可是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央字开头和国字开头的车企往往因为转型没有实现,从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开始慢慢步入滞后的阶段。可是万一哪天突然宣布,某车企与这些国企或央企联手,毕竟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这样,传统燃油汽车的悲剧,可能又要发生在新能源汽车上面。而造成的影响,或许比传统燃油车还要大,毕竟亲儿子除了要钱要*策要土地,其余的啥也不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