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点位:
资中县鱼溪镇红莲村
蹲点时间:
4月20日星期三晴
02:09四川在线记者郑志浩内江观察唐广摄影报道
“老板,再加一份牙签鲶鱼!”4月20日中午,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红莲村的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内,好几拨食客早早来到餐厅内等候鲶鱼大餐。
“不少游客是奔着鲶鱼全席宴来的,鲶鱼都是旁边鱼塘里现捞、现杀。”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该生态园负责人刘建刚介绍。
资中鲶鱼,曾随着成渝高速开通而成为闻名成渝地区的“明星美食”,但红火一阵后,就因无序竞争等原因一度衰落。近几年,作为资中鲶鱼产业的重要一环,鱼溪镇也在探索鲶鱼全产业链发展,试图再度擦亮“资中鲶鱼”这一金字招牌。
因路而兴因无序竞争而衰
“正本清源”助力重振品牌
驱车前往鱼溪镇的路上,一驶下成渝高速,记者就看到街道两旁密集分布着鲶鱼餐馆,不少店家招牌上都写有免费洗车的提示。
细微之举,揭示出资中鲶鱼与交通路线相伴而生的关系。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年建成通车后,往来司机途中“刹一脚”,迅速带火了“资中鲶鱼”这个品牌。
资中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赖强介绍,鱼溪镇、球溪镇等地鲶鱼餐馆高峰时期有上百家。资中鲶鱼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资中还获得“中国鲶鱼之乡”称号。
鱼溪镇红莲村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唐广摄
然而,在资中鲶鱼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商家只追求眼前利益,用外地的速生杂交鲶鱼做食材,品质不佳,影响了资中鲶鱼整体口碑。随着成渝间高速通道越来越多,途经资中“刹一脚”的吸引力也在降低,整个资中鲶鱼产业一度极其低迷,低谷时期鱼溪镇、球溪镇鲶鱼餐馆仅剩几十家。
赖强认为,品质,是鲶鱼产业振兴的关键,而用回原来的鲶鱼品种,则成为是重塑资中鲶鱼品牌的关键一招。
在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的鱼塘内,成群的鲶鱼不时在青绿的水面泛起水花。这里的鱼都是“正规*”,亲本主要来自重庆南方大口鲶原种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本地河流。
振兴资中鲶鱼,为何需要“外来户”的帮助?赖强介绍,其实资中鲶鱼的品种就是南方大口鲶,从外地引进亲本,实际是“正本清源”。
资中鲶鱼创新菜品唐广摄
“规范养殖原种鲶鱼,再送到县里的鲶鱼提质中心提升品质后,今年上市时就可以给这些鲶鱼发‘身份证’了。”赖强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串圆形的塑料片,上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