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条鲇鱼的呐喊转型是要流血的
TUhjnbcbe - 2021/7/22 1:09:00

今天,W君和大家分享一本中国人写的实战派案例书、管理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W君就觉得眼前一亮:当专家们热衷于推广自己所建构的理论模型,经理人们需要的是“带血”的经验之谈,甚至是带着偏见的真知灼见。而后者,恰恰能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模型显得更加丰满和立体。

这本书的作者叫高雄勇,一个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两栖人。中关村第一批IT软件创业人,中国第一批“多媒体盒子”的从业者,带领“盛大盒子”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台互联网盒子,开创了互联网企业玩硬件的先河。盛大盒子项目失败后,高雄勇先生转战传统家电企业海信集团,主导了海信整个智能化转型。

媒体上有过这么一句话:

“VIDAATV能够活下来,要感谢它的产品经理海视云CEO高雄勇的坚持。此人是海信的异类,也是为数不多从互联网公司来的空降兵。在进入海信之前,高曾经在盛大集团陈天桥麾下担任盒子研发的负责人。”

4月17日,一款号称目前全世界使用最简单、最智能的电视海信VIDAATV在北京发布。发布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兴奋地为这款产品代言。他说,做电视机30多年了,这一次却让他欣喜。和很多充满危机感的家电企业一样,海信很想把用户从互联网世界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它选择了智能电视作为突破口。海信VIDAATV就是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大屏幕终端。VIDAATV项目在设计上历经多次调整,牵涉多人,历经多天。

6月9日消息,海信电视智能功能设计团队:海视云公司的CEO高雄勇“另作任用”,安排海信中的少壮派于芝涛接任。

这本书所分享的,正是高雄勇这几年来的感悟。

鲇鱼效应

英文名称:CatfishEffect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高雄勇:鲇鱼效应的启示

人们想吃的是沙丁鱼,而且是活的沙丁鱼,不是想吃鲇鱼。

这是鲇鱼效应的根本。人们经常在走了很远以后忘了为什么出发,然后兜一个大圈又回到原点。企业总是含着“转型!转型!”,最终却忘了当初为什么要转型。

回到鲇鱼效应,表面上看,鲇鱼是主角,实质上不是。真正的主角,是渔夫,这是一只躲在幕后的手,他操控着一切。他是真正鲇鱼效应成败的关键。说得更简单一点,他有点像电影里的导演,虽然电影播放前露出一个名字,可是电影里所有演员、场景甚至每一句台词都是他说了算,他才是真正的大咖。在鲇鱼效应里,渔夫并不是多么喜欢鲇鱼,也不是所谓的培养鲇鱼。渔夫(企业家)和鲇鱼一般没有血亲关系,当然不可能让鲇鱼成为企业家想要基业长青的骨干,他发起鲇鱼效应的目的是要救沙丁鱼,要让沙丁鱼活蹦乱跳地活着。因为只有这些沙丁鱼活着,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被需要”是鲇鱼存在的根本价值。有句话说:我把你捧在手里,你是一个杯子;我一松手,你就是玻璃碴子。当鲇鱼也是如此,渔夫需要的时候你很重要,不需要的时候你就会让人觉得扎手,所以鲇鱼千万别太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在这一点上,作为导演,渔夫其实很清楚。他们往往深藏不漏,但是心若明镜。不清楚的往往是鲇鱼,当然还有沙丁鱼。鲇鱼很容易迷失在自我感觉良好的膨胀中,所以经常做些“功高盖主”的事情。有时还觉得自己是明星,耍耍大牌。而沙丁鱼呢,也经常忘了渔夫的良苦用心,拼命给鲇鱼“下药”,殊不知这些药水最终会流进自己的身体里。本来应同甘苦共患难的鲇鱼和沙丁鱼,在导言的安排下,有了剧情冲突,于是闹出一场鲇鱼效应的大戏。可惜的是鲇鱼和沙丁鱼往往入戏太深,结果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来干什么,最后就只有哭死在水池里了。

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所以经过长途旅行容易死。

在运送过程中,沙丁鱼不是缺乏氧气憋死的或者空间太小挤死的,也不是内部群殴被打死的,其实是懒死的。只要勤于锻炼,沙丁鱼是可以活下来的,而且还可以活得很生猛。这和我们通常的理解不一样,我们通常认为竞争是因为资源匮乏,人多粥少,所以大家去争、去抢。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经地义。可是在鲇鱼效应里,最初沙丁鱼们成群死去却是懒死的!

看到这里大家不要笑,听说过过劳死的(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圈、媒体圈,很多年轻有为之士猝死,让人惋惜),没听说过有懒死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猝死过于激烈,属于突发事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懒死是慢慢死掉的,属于自然死亡,不太容易引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条鲇鱼的呐喊转型是要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