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ing
鲶鱼效应
据说,人们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
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发现了秘密——在鱼槽里放入一条鲶鱼。因为鲶鱼放进槽里以后,由于环境陌生,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事端。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就被运回了渔港。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
启示
鲶鱼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有着不一样的启发。
对于“沙丁鱼”来说,团体的舒适圈局限了自己,缺乏忧患意识,一味追求稳定,但现实却不允许。“沙丁鱼型”人员如果想得到改善,则激发自己的活力和竞争意识,积极活跃寻找新的出路,我们大学生也应创新自我思维、提高自我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寻找自我的价值,而不是在大学校园中盲目惬意地度过宝贵时光。
对于“鲶鱼”来讲,“鲶鱼型”人员流动为的是自我实现。一个人老是局限在一个固定位置,难免闭目塞听,思想僵化,盲目自满。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甚至会产生“磨”、“疲”、“油”的现象。流动则会逼人开创新局面,做出新的成绩。许多人都是带着开拓精神流动到另一个单位去的,到了新单位以后往往会大显身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对于“渔夫”来说,“渔夫”相当于管理者,应掌握激励人才的措施。在企业中,管理者如果想要实现自我目标,应如“渔夫”一样,引入“鲶鱼型”人才可以改变企业的相对状况,得以保证“沙丁鱼型”普通员工的活跃性,获得最大利益。
往期回顾
心理故事
断箭
心理故事
跨过心中的执念
多动≠多动症
新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