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而只有去过中国北端的大兴安岭林区,才能深刻体会到那句“秋日胜春朝”绝非古人妄言。
大兴安岭一向是中国最早显露秋色的地方,九月,当全国各地还处在暑热的尾巴上,这里的森林已经开始悄然染色。
图源:中新网
而大兴安岭的秋又是转瞬即逝的,到了十月中下旬,全国进入赏秋热潮,大兴安岭却早早退出了这场秋日竞争。
大兴安岭的秋似乎是“脱节”,但这份独特的错位,恰恰成就了大兴安岭的独一无二。
树,树,还是树!
在一些悬疑小说家心中,树木植被茂密葱郁的大兴安岭,是惊心故事的绝佳发生地。
实际上,身为中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保护地,大兴安岭是一片单纯之地。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的交界处,全长多公里,宽公里到公里。
这里山势平缓,低山和丘陵遍布,整个山区气候湿润,繁茂生长、一心向上的森林是这里的主角。
大面积的原始针叶林中,目之所及,大多是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等。
每年九月中旬到十一前后,整个大兴安岭,仿佛被秋日的点金手轻拂而过,往日葱郁的森林,像凝固的黄金瀑布一样点亮整面山坡。
图源:中新网
大面积的兴安落叶松从深绿转为淡黄褐色,为大兴安岭铺就秋的底色。
优雅笔直的白桦,洁白的树干仍旧闪闪发光,高空中的叶子却已经染上了金黄色;
还有树冠圆圆的蒙古栎,在金黄中更偏橘红,为秋天的画布填上浓重的一笔。
在一大片赤橙黄橘中,偶尔还夹杂了一两棵脾气倔强的树,星星点点的绿意颇有趣味。
茫茫林海,色彩斑斓,让“层林尽染”这四个字有了画面。
而大兴安岭的树,还有一个统一的特征,那就是长得很高很直,有的大树长到数十米,也没有丝毫“折腰”的迹象。
所以托这些树木的福,让大兴安岭的秋景又多了一分挺阔、爽快。
不止是森林
如果你认为大兴安岭只有森林,那就错了。大兴安岭同时拥有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
大兴安岭的北部,被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所包围,东、西、南三方则是临近着草原与湿地。
比如大兴安岭的西南方向,就是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有与它最接触面积最广的,则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如果不深入大兴安岭腹地,而是漫步大兴安岭的周围,会看到是森林与草原交相辉映的景象。
额尔古纳河
大兴安岭中与树纠缠不清的另一重景色,便是水。
湖泊、河流、天池、沼泽湿地……让人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林茂水丰。
在北部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内,激流河注入额尔古纳河入河口上游处,有两个修长小岛相偎而卧,河水呈“S”形回环于两个小岛之间,这里成了自然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阿尔山天池、柴河同心天池,仿佛藏在北国林中的“秘境”。
大兴安岭也孕育出了一些河流,西麓流出的伊敏河,滋养着周围的草场,东麓发源的绰尔河,哺育着下游的农田。
大兴安岭里,不仅有傻狍子
与森林、草原、湿地相伴而生的,是大兴安岭丰富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锦鳞在水,香菌在林,珍禽在天,奇兽在山”,这是对大兴安岭生态的最高赞美。
“锦鳞在水”,代表着这片山林暗藏池鱼,河流、湖泊中游弋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才有了“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美传。
很容易捕捞到的柳根鱼、船钉鱼、鲶鱼、泥鳅等等,都变成了当地人桌上的家常菜,油炸、垮炖都极可口。
“香菌在林”则是提醒了人们,吃菌并不是非云南不可,大兴安岭的山林中,也同样菌类丰富。
牛肝菌、猴头菇、鸡血蘑、黑松茸……这些能数得上来的菌类,都能在大兴安岭寻到踪迹。
榛蘑图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这里还有云南没有的菌类——仅在大兴安岭东北部有生长的毛尖蘑,因为还无法人工培育,它价格高昂,有着“蘑菇之圣”“软黄金”的美誉。
山林的馈赠不但满足了人类的口腹之欲,同样也让野生动物们拥有了生存的家园。
大兴安岭特有的冻土湿地,为沼泽植被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再加上丰富多样的草木果实,这里遍布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十种。
而这些山林中的各路生灵,都争着成为“新闻主角”。
被誉为神兽的傻狍子,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好奇心,常常在公路附近被路人偶遇,在网上怒刷存在感。
甚至山林还不够狍子玩的,它们还一头闯进当地居民的小区里,最后成功把自己卡在了栅栏里。
另一种大兴安岭里的神兽,是世界上体形最大、身高最高的鹿科动物——驼鹿。驼鹿身高可达2米,可以称得上是庞然大物,特别能吃,基本上全天都在觅食。
在国内,驼鹿仅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人迹罕至的地方,少有人能够见到它们的踪迹。
网友偶遇驼鹿。图源:中新网
而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新闻中,总有人能幸运地偶遇驼鹿,甚至一次遇到多只。
大胆的不仅是奇兽,亦有珍禽。
大兴安岭有一种常见的鸟类,名叫“蓝大胆”,学名是?,它们鸟如其名,只要有吃的,它们就会飞落在人的手掌上。
图源:中新网
还有观鸟爱好者们心心念念的雪鸮,它们只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节才会现身大兴安岭北部。
大兴安岭图强警方成功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雪鸮。图源:光明网
而丰富的树叶、菌类、果实,也让大兴安岭成为了啮齿类动物的天然乐园,雪兔、松鼠、花鼠、大林姬鼠、小飞鼠……都在这片山林里灵动跳跃。
许多被救治的国家保护动物,如白鹮、雪貂、狍子,都纷纷选择在大兴安岭放生。因为这里,确确实实生态盎然,自然和谐。
穿行之旅
曾经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因为林业而兴,全面禁伐后,人们可以更加纯粹地欣赏这片土地上的美妙风景。
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大兴安岭成了自然爱好者的秋日梦想之地。
比如曾经是木材运输大动脉的牙林铁路,在全面禁伐后,继续维持着客车运营,它反而成为了人们心中经典的慢火车线路。
随着铁路一路蜿蜒,游客可以只花上几十元,便能一路看尽大兴安岭的景致,与铁路相伴而行的海拉尔河,还有路边数不尽森林、依河而建的市镇。
被誉为“最美国道”的国道,也在大兴安岭中穿行而过,曾经它是许多自驾游爱好者心中的“噩梦之路”,如今却平整顺畅,毫无颠簸。
北部与额尔古纳河并行的中俄边境公路、路过阿尔山的蘑阿公路、从草原一路蜿蜒至大兴安岭南麓的达达线……
一条条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修建,让大兴安岭的秋景,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